本月,歐洲受到60年以來最具破壞性的洪水襲擊,目前已經(jīng)造成210人死亡。在受害最嚴重的德國,遇難人數(shù)超過180人,仍有150人失蹤,但救援人員表示,生存希望渺茫。
居民們紛紛走上街頭,從損壞的冰箱到廢棄的汽車,他們面臨的是堆積在路邊的數(shù)萬噸垃圾和殘骸,可能需要幾周的時間來處理。
洪水退去,但人們心中仍然充滿擔憂:德國的備災系統(tǒng)出了什么問題?
無效警報
24日,美聯(lián)社報道了德國西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阿爾韋勒縣的受災情況。這里是德國受災最嚴重的地區(qū),有132人在洪水中喪生。
和其他居民一樣,66歲的古董書商沃爾夫岡·胡斯特知道洪水即將來臨。但他說,沒有人告訴他這場洪水會有多糟糕。
7月14日晚上8點左右,胡斯特聽到了警報器傳出的第一次嚴重警報,要求居民撤離,或搬到靠建筑物的更高樓層。然后又是一陣緊急警報聲,教堂鐘聲也響了起來,接著是一片寂靜。
“這很恐怖,就像在恐怖電影中一樣。”他說。
胡斯特急忙去了地下車庫,想救出車輛。當他把車停在街上時,水已經(jīng)齊膝高,他又回到室內躲避。僅僅五分鐘后,他透過窗戶看到,車子已經(jīng)開始在街上漂流。
據(jù)估算,胡斯特的古董書商店的損失超過20萬歐元,有許多可追溯到16世紀的書籍被損毀。
“警報響的聲音太短了。”胡斯特說。
與其他國家的警報機制不同,德國無法向公民集體發(fā)送關于極端天氣事件的短信,只能靠城鎮(zhèn)里的警報器發(fā)出預警。其中部分原因是希特勒納粹政權時的壓迫性監(jiān)視歷史,使得人們格外注意數(shù)據(jù)信息保護。20日,德國政府要求擱置長期存在的隱私問題,允許直接向潛在受災地區(qū)的人們發(fā)送手機警報。
警報器的響聲讓居民們頓時懵了。洪水來得太迅猛,斷電之后,警報器也沒了用處。還有些地區(qū),根本沒有響起警報,消防員不得不挨家挨戶敲門,告訴居民們該怎么做。據(jù)德國《明鏡周刊》報道,在科隆北邊的伍珀塔爾市郊區(qū),一位修道士敲響警鐘才提醒了居民洪水到來。
胡斯特承認,幾乎沒有人能預測到水位上升如此之快,迅速沖垮了城鎮(zhèn)。但他指著山谷對面的一座大樓,那里是德國聯(lián)邦民防辦公室的所在地,來自德國各地的急救人員在那里訓練,預防可能發(fā)生的災難。
“它應當起作用,但是沒有,”胡斯特說,“國家應該做的并沒有做到。”
德國當局確實收到了歐洲洪水預警系統(tǒng)的預警。除了消防員,智能手機上安裝了災難預警應用程序的用戶也在第一時間得到了消息。但此類應用程序并未得到廣泛使用。
洪水過后,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政府立即展開救災工作,但他們拒絕對災難發(fā)生時可能存在的錯誤做出評論。
斷裂的預警系統(tǒng)
歐洲水文專家漢娜·克羅克(Hannah Cloke)指出,2002年,歐洲發(fā)生致命洪水后建立了歐洲洪水預警系統(tǒng),在洪水來臨前幾天已經(jīng)向歐洲當局發(fā)出了預警,相關國家得到信息后應當做出反應。
克羅克表示,最近的洪水暴露了系統(tǒng)的“鏈條斷裂”:“德國有一個‘支離破碎’的系統(tǒng),涉及不同州的許多不同部門,導致各地做出了不同的反應。”
德國氣象局的一位發(fā)言人表示,他們已經(jīng)發(fā)布了一些極端降雨的警告,但是還要由其他機構來確定洪水風險,決定如何采取行動疏散人員或其他措施。
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環(huán)境部門則表示,他們對主要河流發(fā)出了洪水警告,但支流和小河流的信息并不詳細,因此無法總能防止洪水泛濫。
“人們在這里看到的是一片廢墟。有些人失去了親人,有些人已經(jīng)死亡,”現(xiàn)在協(xié)調救災工作的州官員托馬斯·林納茨說,“我非常能理解這種憤怒。但另一方面,我不得不再說一遍:這是一起沒人能預料到的事件。”
德國聯(lián)邦災難機構BKK的負責人阿明·舒斯特 (Armin Schuster) 向德國公共廣播聯(lián)盟ARD承認:“我們的工作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
2021年7月15日,德國科德爾,火車在洪水中行駛。
目前,BKK正在查明冷戰(zhàn)結束后有多少警報器已經(jīng)被拆除。德國還計劃采用一種“手機廣播”的系統(tǒng),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向特定區(qū)域的所有手機發(fā)送警報。
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另一個受災嚴重的辛齊希鎮(zhèn),居民海科·蘭姆克回憶起消防員如何在凌晨2 點前來敲門。然而這個時候,洪水已經(jīng)在阿爾河上游的阿爾韋勒縣造成了嚴重破壞。
蘭姆克說,盡管2016年也發(fā)生過洪水,但沒有人預料到阿爾河的水位能夠沒過居民區(qū)。20分鐘內,水淹沒了蘭姆克家的一樓。在他家附近的殘疾人輔助生活住宅中,有12名殘疾人死于洪水。目前警方正在調查那里的工作人員是否失職。
專家表示,由于氣候變化,此類洪水將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各國都需要進行適應。通過修改對未來洪水風險的預估方法、改進預警系統(tǒng)、提高人們應對災難的警覺,避免更嚴重的損失。
前所未有的洪水過后,人們終于知道了應對氣候災害的必要性,但蘭姆克說:“也許離開會更好。”
洪水重塑德國政治
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以應對1962年漢堡致命洪水而聞名,作為當時的漢堡聯(lián)邦議會議員,他動用一切手段來進行救援,甚至超越他的法定權力,包括要求聯(lián)邦國防軍參與救援,當時的憲法還禁止將軍隊用于“內政”,直到 1968 年才添加了允許參與救災的條例。憑借這次建立起的強硬有力形象,70年代施密特成功當選德國總理。
2002年大選前,另一位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在民調中落后于對手,然而面對突如其來的歐洲大洪水,施羅德迅速制定應對策略,他沿著易北河趟過渾水的照片也幫助他贏得了又一個總理任期。
今年9月,德國再次迎來大選。與以往不同的是,除了任期即將結束的默克爾還在支撐,沒有任何一位主要候選人在災害面前展現(xiàn)出領導水平。
據(jù)《紐約時報》報道,洪水以來的第一次民意調查顯示,默克爾接班人、基民盟的阿明·拉舍特 (Armin Laschet) 和綠黨的安娜萊娜·貝爾博克 (Annalena Baerbock) 這兩位主要候選人的受歡迎程度均有所下降。
目前基民盟的支持率降至 28%,而綠黨則維持在19%左右。而根據(jù)Forsa民意調查小組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當受訪者被問及如果不考慮政黨他們會投票給誰時,只有 23% 的人表示支持拉舍特。
洪水發(fā)生后,17日拉舍特被拍到與同事聊天時大笑的鏡頭,受到了德國公眾激烈的批評,隨后他發(fā)表了道歉聲明?!睹麋R周刊》的一項民意調查則顯示,60% 的德國人認為拉舍特是一位糟糕的危機管理人員。
拉舍特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長,該州是德國受災第二嚴重的地區(qū)。20日,默克爾和拉舍特訪問了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遭受洪水蹂躪的市鎮(zhèn),拉舍特對清理泥土的志愿者拍了拍肩膀以示鼓勵,并向受害者表示哀悼。
他嘗試用一種更具政治家氣質的語氣說:“我們無法讓他們回來,也無法對幸存者的痛苦發(fā)表評論,”他承諾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緊急援助將會再提高一倍,“這樣我們也在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21日,默克爾政府批準了一項2億歐元的緊急援助計劃,按照受災程度不同分發(fā)給各州,這筆錢將立刻用于援助災民。后續(xù)預計還需要60億歐元來修復受損的基礎設施,包括道路、橋梁、住房和其他建筑。
在洪水中唯一能找到政治優(yōu)勢的應該是綠黨,他們幾十年來一直在推動德國加快向綠色經(jīng)濟轉型。尤其在年輕選民中,綠黨非常受歡迎,他們幫助綠黨取代社會民主黨成為第二受歡迎的政黨。
但最近,安娜萊娜·貝爾博克最近出版的一本書面臨抄襲指控,她的個人簡歷也因為一些地方描述不清被懷疑“注水”。
讓貝爾博克立場更尷尬的是,她沒有像其他競爭對手一樣擔任高級職位,因而并沒有機會公開訪問受災地區(qū)。在訪問萊茵蘭-普法爾茨州時,她沒有帶新聞媒體成員一起去。
在此后的幾次采訪中,貝爾博克繼續(xù)呼吁德國加快停止使用煤炭。德國和捷克共和國、波蘭并列是歐盟三大煤炭燃燒國。2020年7月,德國決定最遲在2038年完全結束燃煤發(fā)電,這比許多歐盟國家晚得多,大多數(shù)國家的淘汰日期為2030年或更早,而比利時和奧地利等其他國家已經(jīng)從能源結構中淘汰了煤炭。
洪水過后,綠黨不再是唯一發(fā)出環(huán)保呼吁的政黨,但他們在民眾心中仍然處于最醒目的地位。
“極端天氣事件確實會將氣候變化問題提升到選民議程的首要位置,這對綠黨有幫助。”德國圖青政治教育學院院長厄休拉·明希 (Ursula Münch)說。但她認為這還不足以縮小綠黨與領先保守派的差距,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人展現(xiàn)出了人格魅力能保送自己進入總理辦公室。